近期发表论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近期发表论文 >> 正文
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色干果研究团队研究构建香榧等亚热带经济树种春季物候模型
作者: 点击数: 时间:2022/02/23 09:53

近日,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色干果研究团队(吴家胜教授课题组)在《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中科院1区,IF=5.734)发表题为“Spring phenology in subtropical trees: developing process-based models on an experimental ba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基于大规模试验性数据构建了香榧等亚热带经济树种春季物候模型,有效提高了休眠与萌芽预测真实性,为科学指导经济树种栽培区域规划提供了新思路。

树木在冬季来临之前会提早做好越冬准备,进入生理休眠状态(endodormancy)。在此阶段,树木生长受内部生理因素限制,即使处于适宜生长的环境,也不会萌芽。而后,树木必须经历冬季低温累积,才能逐渐打破生理休眠,进入生态休眠状态(encodormancy),此时树木只要经历一定高温累积,就能启动萌芽。因此,生理休眠和生态休眠是物候建模的两个基本过程。长期以来,大部分过程物候模型都是基于北方温带树种的物候特征,而忽略了不同地域树种的生理差异,导致模型预测真实性难以判断。


香榧等亚热带经济树种休眠与萌芽动态

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香榧等四个亚热带经济树种生理和生态休眠过程对气温响应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气温驱动模型的基本框架:休眠解除速率(Rr)和个体发育速率(Ro),并引入个体发育能力(Co)的概念用于阐述休眠解除状态和气温对个体发育的交互效应,成功构建了适用于亚热带树种的春季物候模型。该模型可以清晰显示气温驱动物候变化的生理生态过程,揭示不同树种的休眠动力学差异,极大地提升了春季物候模型预测的真实度。


香榧春季物候建模框架及物候过程模拟

该研究由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色干果研究团队完成,张瑞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林建红为共同第一作者,Heikki Hanninen教授和吴家胜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团队研究生王富城、法国萨雷克大学Delpierre教授和荷兰瓦格宁根大学Kramer教授参与了本项工作。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国家林草局林草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等资助。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grformet.2021.108802

(国家重点实验室  宋瑞生)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重点实验室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环城北路88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