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重点实验室森林生态学研究团队(李彦教授团队)再次以长文形式(Research Article)在国际知名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中科院1区,IF = 13.211)发表原创研究成果。该研究以“Contrasting effects of altered precipitation regimes on soil nitrogen cycling at the global scale”为题,系统阐述了全球范围内干旱区和湿润区土壤氮循环过程(输入、固存和输出)对降水改变的不均衡响应。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降水改变将对生态系统土壤氮循环施加强烈影响。然而,降水改变是否会对全球范围内干旱区和湿润区的土壤氮循环过程产生不同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李彦教授团队整合分析了1036对观测结果,量化了全球范围内降水增加和减少对干旱区和湿润区土壤氮输入(植物氮返还)、固存(土壤中各形态氮)和输出(气态氮排放)的影响,填补了上述空白。研究结果表明:(1)降水增加显著提升了土壤氮输入和输出,却降低了土壤氮固存;而降水减少产生的影响与之完全相反;(2)干旱区土壤氮循环对降水增加更为敏感,而湿润区土壤氮循环则对降水减少更为敏感;(3)降水改变对土壤氮循环的影响与降水类型(降雨与降雪)无关;(4)局部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是调节土壤氮循环对降水改变做出具体响应行为的关键。这意味着,土壤氮循环对降水增加和减少的响应行为在干旱区和湿润地区之间存在具体差异,全球气候变化将对这两种气候区内土壤氮循环产生不均衡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未来构建相关模型进行预测研究时,为提升相关研究的精确性,应着重考虑干旱区和湿润区之间差异。
该研究由森林生态学研究团队完成,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青年教师武启骞博士为第一作者,邵钧炯副教授为通讯作者,李彦教授全程指导了研究过程和论文撰写。University of Alberta的Scott X. Chang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岳楷教授和University Malaysia Terengganu的Petr Heděnec副教授深度参与,并做出重要贡献。我校教师马元丹、蔡延江、陈健和张慧也参与了该项研究。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浙江农林大学研究与发展基金、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等项目资助。这是继该课题组提出干旱区和湿润区土壤生态过程对降水变化的差异化响应行为以来(Plant and Soil, 2020; GlobalChange Biology, 2021),在该领域取得的又一研究进展,也是李彦教授团队近年来关注干旱区和湿润区生态过程差异性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gcb.16392
相关成果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104-020-04675-1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gcb.15875
https://nph.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nph.18189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111/ppl.13617
(国家重点实验室)